依據輸電線路的額定電壓選擇相應電壓等級的避雷器計數器。例如,對于 10kV 輸電線路,應選用額定電壓為 10kV 的計數器;35kV 線路則適配 35kV 額定電壓的計數器。計數器的額定電壓需與所連接避雷器的額定電壓一致,以保證在正常運行及過電壓工況下,計數器能穩定工作,準確記錄放電數據。
對于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中的輸電線路,需考慮系統單相接地故障時的異常電壓情況。此時,避雷器計數器應具備耐受長時間異常電壓的能力,在系統故障期間不損壞且能正常計數。
計數容量方面,應根據線路所在地區的雷電活動強度、歷史雷擊數據及預期運行年限等因素綜合確定。在雷電活動頻繁區域,如山區、高雷暴日地區,需選用計數容量大的計數器,一般要求計數容量不低于 1000 次,以滿足長期準確記錄大量雷擊放電次數的需求。
計數精度直接影響數據的可靠性。計數器應具備高精度的計數能力,誤差控制在小范圍內。通常,要求計數器在正常工作條件下,計數誤差不超過 ±1 次 / 天,能精準記錄每一次避雷器的放電動作,為后續分析提供可靠依據。
避雷器放電過程短暫,計數器需具備快速響應能力。當避雷器發生放電時,計數器應能在短時間內(一般要求小于 1ms)感知并準確計數,避免漏記放電事件。
可靠性是計數器選型的關鍵考量因素。選用的計數器應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測與可靠性試驗,具備良好的抗干擾性能(如抗電磁干擾、抗靜電干擾等),能在復雜的輸電線路電磁環境中穩定工作,保證長期運行的可靠性,減少因故障導致的計數錯誤或設備損壞。
在高海拔地區,由于空氣稀薄、氣壓低,會影響計數器內部電子元件的散熱和絕緣性能。因此,需選用專門針對高海拔環境設計的計數器,其內部元件應經過選型和處理,具備良好的高海拔適應性,如采用高海拔專用的絕緣材料、優化散熱結構等,在高海拔條件下正常運行。
對于污穢嚴重地區,如工業污染區、沿海鹽霧區等,計數器易受到污穢侵蝕,導致絕緣性能下降、接觸不良等問題。應選用具有良好防污性能的計數器,如采用密封性能好的外殼、對內部電路進行灌封處理、選用耐腐蝕的材料等,以防止污穢對設備造成損害,保障計數功能的正常實現。
避雷器計數器應安裝在避雷器的接地回路中,且盡可能靠近避雷器本體,以減少連接導線的長度,降低導線電阻和電感對計數準確性的影響。一般要求連接導線長度不超過 2m,情況下若無法滿足,需對導線進行選型和處理,如采用低電阻、低電感的導線。
安裝位置應便于運維人員觀察和維護,通常選擇在易于接近、光線充足的地方,如桿塔的平臺上或避雷器附近的支架上。同時,要避免安裝在可能受到機械碰撞、雨水沖刷或其他外力影響的位置,計數器的安全和穩定運行。
計數器與避雷器之間的連接導線應采用截面積足夠、機械強度高的銅質導線。根據避雷器的額定放電電流,導線截面積一般不小于 16mm2,以保證在避雷器放電時,導線能承載大電流而不發熱、熔斷,電流能順利通過計數器。
接線應牢固可靠,采用壓接或焊接方式,避免出現虛接、松動等情況。接線端子應進行防氧化處理,如鍍錫、涂導電膏等,以降低接觸電阻,減少因接觸不良導致的計數誤差或設備故障。同時,導線應進行合理布線,避免與其他高壓設備或強電磁干擾源靠近,防止電磁干擾影響計數準確性。
計數器的接地端應與輸電線路的接地系統可靠連接,接地電阻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一般情況下,接地電阻不大于 4Ω,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可通過采用降阻劑、增加接地數量或長度等措施降低接地電阻,在避雷器放電時,電流能迅速導入大地,保障設備和人員安全。
接地連接應采用專用的接地導線,導線截面積不小于 25mm2,且接地路徑應盡量短直,減少接地電阻和電感。接地連接處應進行防腐處理,定期檢查接地連接的可靠性,防止因腐蝕、松動等原因導致接地不良。
計數器可采用壁掛式、支架式等安裝方式,根據實際安裝位置和環境選擇合適的安裝方式。安裝時,應計數器安裝牢固,能承受一定的機械振動和風力作用,避免在運行過程中發生晃動、掉落等情況。
為防止外界環境因素對計數器造成損害,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例如,在戶外安裝時,應給計數器配備防護箱,防護箱應具備良好的防水、防塵、防曬性能,防護等級一般不低于 IP54;對于可能受到動物攀爬、撞擊的位置,還需設置防護柵欄等防護設施。
制定定期巡檢計劃,對避雷器計數器進行日常檢查。巡檢周期一般為每月一次,在雷電活動頻繁季節或天氣(如暴雨、大風后),應適當增加巡檢次數。
巡檢內容包括計數器外觀檢查,查看是否有外殼破損、變形、腐蝕,顯示屏是否清晰,接線是否松動、老化等;檢查計數器的計數是否正常,與上次記錄數據進行對比,若發現計數異常增加或停滯,應及時分析原因并處理。同時,檢查計數器的接地連接是否可靠,防護設施是否完好。
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計數器的功能測試,采用專業的測試設備(如雷擊計數器測試儀)對計數器的計數功能進行校驗。測試時,模擬避雷器的放電電流,通過測試設備向計數器注入一定幅值和波形的脈沖電流,觀察計數器是否能準確計數,測試次數一般不少于 10 次。
除計數功能測試外,還需對計數器的響應時間進行測試,其在規定時間內能夠準確響應放電信號。對于具備泄漏電流監測功能的計數器,應定期檢查泄漏電流監測數據是否正常,與避雷器的運行狀態進行比對分析。
建立詳細的計數器運行數據記錄檔案,每次巡檢和測試后,及時記錄計數器的讀數、運行狀態、測試結果等數據。數據記錄應準確、完整,包括日期、時間、巡檢人員、測試參數等信息。
定期對計數器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對放電次數的統計分析,了解線路所在地區的雷電活動規律,評估避雷器的運行狀況和防雷效果。若發現放電次數異常增多,應結合線路實際情況,分析是否存在線路絕緣下降、雷擊風險增大等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加強線路巡檢、更換避雷器等。
當發現計數器出現故障(如計數錯誤、顯示屏損壞、無響應等)時,應及時進行處理。對于簡單故障,如接線松動、電池電量低等,可由運維人員在現場進行修復;對于較為復雜的故障,如內部電路損壞、元件失效等,應將計數器送回廠家或專業維修機構進行維修。
在計數器維修后,需進行的功能測試和校驗,其性能恢復正常后,方可重新安裝投入使用。同時,對故障原因進行詳細分析,總結經驗教訓,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類似故障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