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場照片
論壇圍繞"新資本新生態"的主題,通過"全域價值鏈掌控、商業新生態、財富聚合平臺"三大主題,為中國在新常態下的商業創新、創業提供參考,為尋找商業創新與實體經濟創新找到最佳結合點而勇于實踐。與會專家圍繞"新資本新生態"的議題,全面剖析了當下的中小企業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并圍繞當下的經濟發展環境、中小企業的投融資管理及產業發展趨勢等話題進行了探討,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位中小企業主參加了本次峰會。
中宏國研信息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東北亞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阮曉東在會議期間表示,目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訂單壓力大、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資金緊張以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問題。要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提高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在管理模式以及經營理念等方面都需要轉型升級。產品從外銷到內銷轉型,企業從代工到做自主品牌轉型,產業要從低端到高端轉型,企業從單純的制造向系統服務轉型,利用互聯網來改造傳統的業務模式。這些轉型的路徑都是中小企業值得思考和借鑒的,更為關鍵的是,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擅于整合產業鏈的資源。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快速可持續發展。

阮曉東照片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超過3000萬家,其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資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國資委央企投資協會副主任張銘在論壇中指出,中小企業的特點是"小而靈活",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要抓住"精、準、深"的特點,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未來,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化四個方面都將催生非常多的產業發展機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需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服務的,有時候還要新模式,未來還是有非常多的發展機遇。

張銘照片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會面臨到納稅的問題,所以稅收規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論壇邀請我國著名的財稅專家朱謙,為與會嘉賓介紹了新形勢下,中小企業應該怎樣遵守稅法規范,為社會和企業創造合理的稅法環境。這不僅是財務部門的事,還需要市場、商務等各個部門的合作,從合同簽訂、款項收付等各個方面入手,為中小企業創造合理的發展空間。

朱謙現場照片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室產業室主任史煒在論壇上做了"智慧城市的市場空間及未來發展方向"的發言。目前,企業的商業模式已經較之前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只有深度洞察產品的市場發展趨勢,具有超前的市場意識并從中捕捉到商機,才能長遠發展。 智慧城市是通過互聯網把無處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體的智能傳感器連接起來,實現對現實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計算等智能處理技術對海量感知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實現網上城市數字空間與物聯網的融合,并發出指令,對包括政務、民生、環境、公共安全等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化響應和智能化決策支持。史煒認為,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圍繞科學發展觀的城市創新工作機制,建立人與經濟、人與社會、人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的創新模式。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得到了全面的應用,智慧城市建設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生活,服務于我們的生活。中小企業應該緊跟國家政策,捕捉市場熱點,在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方面投入更大的力度,順應市場發展。

史煒回答觀眾提問
會議期間,與專家還圍繞部分優秀中小企業的發展案例進行了分析解讀,并針對部分與會中小企業所在領域的產業發展路徑和商業模式進行了剖析。著名經濟學家法學家李開發從企業的金融風險防范等多方面回答了觀眾提問。與會專家各抒己見,幫助現場很多中小企業相關負責人解決了企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從國際政策、企業發展、市場運作等很多方面帶來了寶貴的建議。

著名經濟學家法學家李開發回答觀眾提問
據馳旭創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其正在著手搭建一個全方位服務中小企業的綜合服務平臺,除了定期通過活動邀請專家圍繞細分領域進行產業政策解讀外,還將整合業界優勢投資機構資源,為眾多擁有核心技術和優勢的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投融資指導與服務,助力其更好的實現跨越式發展。
通過會議中專家的專題演講、案例分析、政策解讀,為企業家們建言獻策,提供了交流學習的機會,為企業快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最后,企業代表們紛紛表示希望以后能經常召開此類論壇,讓更多的中小企業主從中獲益,走的更快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