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晚間,上海電氣公告,擬分拆所屬子公司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電氣風電”)至科創板上市,并發布了相關預案。這是第二家正式發布分拆預案的A股公司,家是大央企中國鐵建,擬分拆鐵建重工至科創板掛牌。
有關部門正在研究2021年后取消海上風電國家補貼。報道稱,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將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推動行業發展,這也意味著海上風電平價時代即將到來。目前,通過十余年的補貼,陸上風電已在大部分地區實現平價上網。補貼退坡后,沖刺搶裝或成必然。海通證券研究認為,發電集團等會盡可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并網,2020年至2021年風電行業的景氣度有望繼續提升,搶裝從陸上蔓延到海上,相關企業將受益。
隱形巨頭乘風分拆
據披露,電氣風電成立于2006年,注冊資本8億元,屬于上海電氣的新能源及環保設備板塊,上海電氣直接持有99%的股份,通過全資子公司上海電氣投資間接持有1%的股份。
這是一家被母公司上海電氣光芒遮住了的隱性巨頭。公告顯示,電氣風電是國家清潔能源骨干企業,是中國的陸上風電整機商與中國的海上風電整機商。
“中國”有著堅實的數據支撐。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發布的中國風電吊裝容量統計報告,2017年,電氣風電海上新增裝機容量58.8萬千瓦,國內。2018年,共有7 家整機制造企業有海上新增裝機,其中電氣風電新增裝機,在全部海上新增裝機容量占比達到43.9%。
算上陸上風機后的整體情況也不差。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統計,2018年,電氣風電陸上與海上風電機組新增裝機容量合計為114萬千瓦,占當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市場份額的5.4%,全國排名第五位;2017年、2016年分別占當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市場份額的5.7%、7.4%,全國排名均為第六位。
公告稱,電氣風電具備國內的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設計能力,實現了產品的全功率覆蓋和全場景覆蓋。陸上產品具備的知識產權,海上產品通過戰略合作、研發,掌握了的海上風電制造技術和運維能力。
的技術源于強大的研發實力。據公告,電氣風電采取開放式研發策略,除上海研發總部以外,還成立了丹麥歐洲研發中心、北京研發中心、廣東研發中心,并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和高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除風力發電機組整機設計技術外,電氣風電具備了以葉片技術、控制技術為代表的風機核心技術研發能力。
電氣風電的財務數據不是特別好看。據報告,截至2019年9月30日,電氣風電的總資產為165.7億元,凈資產37.4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9億元,凈利潤剛過1億元;2018年和2017年,電氣風電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5.6億元和61.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19萬元和-5231萬元。
分拆上市益處多多
提升業績或許是上海電氣要分拆該子公司的理由之一。公告稱,分拆有利于公司產業做大做強。本次分拆完成后,公司可以利用新的上市平臺進行產業并購或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大對風電產業核心及前沿技術的進一步投入與開發,保持風電業務創新活力。
分拆上市還有利于提升電氣風電融資效率。公司表示,本次分拆可以實現電氣風電與資本市場的直接對接,從而拓寬電氣風電的融資渠道,提升融資靈活性,提高融資效率。未來電氣風電可借助資本市場平臺進行產業并購等各項資本運作,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豐富產品線,實現跨越式發展。
此外,分拆還是落實上海國資改革的重要舉措。公告稱,將踐行混合制改革,激發電氣風電的內生動力,優化國資布局結構,并進一步完善電氣風電的公司治理。
上海電氣表示,本次分拆電氣風電上市后,公司仍將保持對電氣風電的控制權,電氣風電仍為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的子公司。電氣風電業績的增長將同步反映到公司的整體業績中,進而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穩健性。從價值發現的角度來看,電氣風電分拆上市有助于其內在價值的充分釋放,公司所持有的電氣風電權益價值有望進一步提升,流動性也將改善。
由于行業搶裝的原因,2020年,中國和北美的風電需求都處于較高水平,預計2020年全球需求將達到75GW,同增19.9%。在招標規模創新高、棄風限電情況改善等因素作用下,國內風電行業將迎來高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