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特別是西部地區農村,很多鄉鎮垃圾填埋場為非正規填埋場,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較低。一些地方垃圾圍村現象嚴重,處于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狀態。垃圾圍村不僅降低農村的宜居度,而且對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進而影響城鄉水缸子、米袋子、菜籃子的安全。
目前,有40%的建制村沒有垃圾收集處理設施,78%的建制村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40%的畜禽養殖廢棄物未得到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依然。
據統計,農村每年產生的逾90億噸生活污水和2.8億噸生活垃圾,很多沒有經過有效處理就隨意排放。因此,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補齊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短板。
要補齊思想上的短板。農村溫飽問題解決之后,人們必然會更多地關注自身的生活環境。地方政府要積轉變思想觀念,不僅要努力發展農村經濟,讓農民群眾多掙票子、住上好房子,還要保護好生態環境,改善村居面貌。要把農村環境治理特別是垃圾治理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局中來考量,克服重城市、輕農村的思想。
當前,農村垃圾污染治理投入需求較大而財政保障不足,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不足。一些地方農村環保設施建成后,存在管理主體不明確、設施運行維護資金不落實、規章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導致一些設施不能正常運行。因此,建議完善農村垃圾污染治理體制機制,明確責任主體,落實監管、問責機制,讓制度在農村垃圾治理方面發揮保障性作用。
要補齊技術上的短板。要結合各地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安全可靠、經濟適用的處理技術。同時,選擇適應本地實際的處理模式。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地方,可采用城鄉一體化治理模式;在偏遠地區,可探索分散、小型的垃圾收集、處理模式。要以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為重點,綜合利用行政、經濟等多種手段,因地制宜探索農村垃圾處理。
{company}(鏈接到{url3})
銷售熱線:{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