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 合肥市政府第42次常務會議近日召開,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旨在打造全國的智慧社區建設模式。《規劃》是全國省會城市中唯一針對智慧社區建設的綜合性專項規劃。
建設現狀
合肥試點取得初步成效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智慧社區被視為智慧城市在社區層面的“微縮版”。
201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設“數字江淮”,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出臺《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數字江淮”和智慧城市建設為合肥建設智慧社區指明方向。
近年來,我市積開展智慧社區試點建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比如,合肥市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已在城區全面推廣應用,為老人提供家政、保潔、送餐等服務,并全面實行電子結算;蜀山區試點部署“智慧平安社區”工程,利用三維實景地圖,打造集門禁、人臉、車禁、WiFi嗅探和視頻監控為一體的“智慧一張圖”模式,居民可通過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手機APP、門禁卡、身份證等方式出入小區等。
為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服務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基層系統融合和數據流通,不斷增強社區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我市制定了《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規劃(2019-2021年)》,規劃期為2019~2021年。
發展目標
打造全國建設模式
《規劃》指出,合肥將打造全國的智慧社區建設模式。
根據《規劃》,2019年年底,我市初步建成4個智慧社區試點、4個智慧小區試點和50個平安小區試點,視頻監控、智能門禁、自助服務終端等基礎設施實現試點部署,部分試點社區實現5G試商用,建成社區級數據采集體系、數據資源體系,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各類智慧移動應用提升社區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初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社區建設模式。
到2020年年底,智慧社區服務模式和各項應用在主城區實現全面覆蓋,形成8~10個示范性樣板社區,5G網絡實現規模覆蓋,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全面對接各級業務系統,支撐數據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社區醫療、家政、養老、殘疾人托養等社會化服務不斷完善,基層智慧黨建取得成效,網格化、扁平化、大共治管理模式加快成熟推廣。
到2021年年底,智慧社區全面覆蓋城區及各縣城關鎮,5G網絡全面實現商用覆蓋,光纖寬帶接入普及率超過92%,社區數據資源實現跨層級、跨領域、跨部門共享利用,宜居便捷普惠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成,數字孿生社區模型平臺、社區網格化協同治理平臺實現對社區全要素的精細協同管理,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實施路徑
重點工程“開路”分步推進
《規劃》要求,遵循“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階段推進”的策略,在2019~2021年內,圍繞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系統平臺、智慧應用等領域規劃實施一批重點工程。
其中,2019年聚焦統籌規范,試點部署,將實施的重點工程包括:社區統一數據采集模塊、智慧社區融合平臺一期、社區網格化治理模塊、社區一張圖、社區協同共治模塊、智慧社區AI助手、電子投票模塊、智慧社區移動應用、殘疾人托養服務模塊、平安社區智慧應用模塊。
2020年聚焦深化應用,創新突破,將實施的重點工程包括:智慧社區融合平臺二期建設、智慧黨建模塊、智慧平安社區二期。2021年聚焦應用推廣,形成示范,實施的重點工程為數字孿生社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