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季報預報公布后股價連續下跌的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2019年度公司擬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50億元的可轉債,用于銀川年產15GW單晶硅棒、硅片項目和西安涇渭新城年產5GW單晶電池項目。 而在2019年度只剩下2個月的時候,隆基股份發布這一可轉債預案,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10月16日,隆基股份發布的三季報預報顯示,公司預計 2019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34.02 億元到 35.02 億元,同比增加 101%到 107%。這一本應是利好的消息,卻引起公司股價暴跌,當天隆基股份下跌8.61%,報收24.11元。
分析人士認為,隆基股份三季報業績大幅預增,但股價暴跌且高位放量,可能是長期投資者對隆基股份未來的發展態勢,有了擔憂。
產能擴張繼續
據公告顯示,隆基股份本次發行50億元可轉債,期限為六年,每年付息一次,到期歸還本金和后一年利息。而本次發債募集的50億元資金,將別用于銀川年產15GW單晶硅棒、硅片項目和西安涇渭新城年產5GW單晶電池項目。
而從本次發債募集資金的用途看,隆基股份舉債擴張的步伐在繼續。據相關資料顯示,隆基股份今年以來擬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分別開展滁州二期年產5GW單晶組件項目、咸陽年產5GW單晶組件項目、西安涇渭新城年產5GW單晶電池項目,預計總投資額達63.22億元,以自籌方式解決資金來源。而發債解決銀川、西安涇渭新城兩大項目的資金,顯然是目前自籌資金,滿足不了這兩個項目的建設需求。
隆基股份半年報顯示,公司累計已簽訂的投資擴產項目達14個,其中已達產項目4個;項目暫緩1個;在建項目9個。
而截至2019年8月,隆基股份2019年已發布9項產能投資計劃,總投資規模合計約177.7億元,擴張規模及速度遠超市場內的競爭對手。但半年報還顯示,截至6月30日,隆基股份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4.26億元。初步估算,目前隆基股份要想完成產能擴張目標,需募集資金近150億。
就算本次可轉債募資順利完成,隆基股份還有100億的資金缺口。而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018年7月,隆基股份擬申請發行30億元永續債和30億元短期融資券,希望一舉融資60億。但這個計劃,迄今為止尚未完成。
據了解,此次融資是隆基股份除2012年IPO以外,第五次推出融資計劃。如果此次可轉債發行成功,那么自2012年上市以來隆基股份再融資金額累計將超164億元。
對此,券商行業分析師吳浩說,隆基股份高度依賴融資擴張產能,作為上市公司公司,充分利用融資渠道達到擴張的目的,這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此大規模的融資擴張,一旦出現行業不景氣,或者產能過剩,那么對企業來說是致命的,到期需要償還的資金恐怕就是公司無法擺脫的困境。
市場面臨萎縮壓力
而10月16日,隆基股份宣布三季度業績預報,凈利潤同比增加 101%到 107%,卻引來了股價跳水,放量大跌,也十分詭異。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隆基股份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復合增速都很高。今年三季度業績預告雖然亮眼,但環比增幅不大,業績增長未達市場預期。而隆基股份作為績優白馬股,多家機構參與,屬于長期投資者,而本次三季報公布股價出現下跌,可能是長期投資者對隆基股份未來的發展態勢,有了擔憂。
而這一切的背后,是國內市場需求的萎縮。據中電聯的數據顯示,國內1月~8月光伏新增發電容量14.95GW,同比降幅達到55%。
此外根據國家能源局的預測,國內2019全年光伏預計新增裝機量40GW-45GW,對應下半年新增裝機28.6GW-33.6GW,環比上半年大幅增長1.51倍-1.95倍,同比2018年大幅增長43%-68%。
從預測的數據來看,可謂是一片大好,但是事實情況卻并非如此。從實際裝機情況來看,國內市場的需求高峰期并未在三季度到來。中電聯的統計顯示,8月光伏新增發電容量1.49GW,同比下降15%,1-8月光伏新增發電容量14.95GW,同比降幅更是達到55%。
由此可見,國內的市場還處于低迷狀態。對此,光伏行業人士廖薇表示,隆基股份如此大規模的擴張,僅僅依靠海外市場消化自己的產能,這存在很大的風險,"貿易問題很不穩定,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立即受到沖擊。國內市場需求有一些萎縮,這種局面會導致產能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瘋狂擴張產能對公司的影響非常大。"
競爭對手崛起加劇風險
除了市場面臨的壓力,其競爭對手也給予了隆基股份很大壓力。其中,競爭對手中環股份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技術上的不斷發展,讓隆基股份有點趕不上節奏。今年6月隆基推出166毫米硅片(M6),由于尺寸達到目前下游電池企業生產冗余限,被認為是單晶硅片設計的可能。
然而,兩個月后,中環就發布了210毫米光伏大硅片(M12)系列產品。在尺寸上,中環打破了行業默認的166毫米限,將硅棒尺寸從8英寸提升至12英寸水平。中環股份方面表示,由此配套的疊瓦組件,將功率提升至600瓦級別(當前市場平均300W級別,部分高效產品400W。
有業內分析稱,隆基股份的M6優勢是可以兼容現有生產設備,而中環股份的M12卻對新生產線來說,則具有明顯成本優勢。
從長期看,無疑中環股份更占優勢;比如在組件環節,M12比M6優勢明顯,M6相對目前主流的M2組件成本降低2.81%,M12則降低16.8%。就是說,相當于M6對M2降低5分的成本,M12則大幅降低降低2毛3的成本。
對此,光伏行業博士耿勇說,"隆基股份這些年高速發展,是抓住了單晶的機遇,是因為其技術處于地位,所以占據了單晶的主要市場。但是隨著中環股份這些競爭對手,在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的突破,隆基股份技術方面已經不占優絕對優勢,相應的是市場占有率也有可能出現下滑的局面,所以對隆基股份股份來說,競爭對手給予的壓力對公司的沖擊會非常大。
此外,廖薇說,M12和M6未來一段時間競爭會比較激烈,但是中環股份的M12目前具有價格優勢,如果隆基股份想要競爭,那么就必須進行價格戰,降低M6的價格,那么對于隆基的影響將是非常大的。降價直接影響業績,不降價就很有可能面臨被淘汰局面,所以對投資巨大的隆基來說,競爭對手給予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同時也加劇了隆基的風險。
問題未說清
光伏企業,技術研發體現在技術上。今年8月29日,隆基股份2019年半年報披露公司已獲得568項,這一數字比2018年企業擁有的260項,數量翻了一倍還多,引來諸多質疑。
對于這樣的質疑,隆基股份在9月7日發布澄清公告稱,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累計已獲授權且尚在有效期內的數量568項,其中發明55項,實用494項,外觀設計19項。并表示以上均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備案可查,不存在虛報數量的情形。此外,公司不存在利用申請套取國家政府補貼的行為。
但隆基股份未能提供有效證據,證明這568項的來源和真實性。
對此,筆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公布公告系統進行了相關查詢,并通過該系統對數據庫強大的歐洲局相關數據庫也進行了檢索。查詢結果,截止到2019年8月23日,作為權人的隆基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僅獲得42項授權,其中40項實用,1項外觀設計,無1項發明,即使加上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之前的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所獲得的授權68項,一共也只有110項。該檢索結果已通過歐洲局數據庫和商業數據庫的補充檢索得到驗證。
在查詢結果中發現,隆基股份涉及單晶硅材料、工藝類的核心少,而且涉及單晶硅材料的"單晶硅及其制備方法"還被局駁回了。
而光伏業內人士認為,光伏行業已經從科技企業轉向制造業企業,行業技術含量比過去有了下降。隆基股份作為行業龍頭,以來提升產品無可厚非,但如果是技術沒有得到核實,那么市場對其 的質疑就不會減少。
毛利率過高存疑
而除了問題之外,隆基股份的毛利率過高也成為外界質疑的焦點。
2017年,隆基股份毛利率為32.27%,凈利潤率為21.69%;2018年毛利率大幅下劃之后,依舊有22.25%。凈利潤率為11.67%。而國內另外一家光伏巨頭中環股份2018年毛利率只有17.35%。
2019年,隆基股份的毛利率還逆勢上漲,根據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隆基股份毛利率26.22%。而中環股份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只有17.43%,在2019年一季度毛利率甚至跌到15.93%。同樣光伏巨頭企業,生產的產品也幾乎相同,毛利率差距在10個百分點。
對此,一位在光伏行業從業超過10年的工程師告訴筆者,這種情況很難被理解。這位工程師稱,單晶硅片目前的生產,已經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就是一個從原料到產品的加工過程,利潤空間并不是很大。打個比方,生產硅片企業賺的就是加工費,差距就是硅片成色好一些和差一些。在技術方面,隆基股份對中環股份并無太大優勢,毛利率相差太多不正常。
而對于隆基股份來說,毛利率過高又會有什么影響呢?對此,會計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企業的毛利率是企業利潤的支撐,上市公司為了保證企業業績,保證公司在二級市場股價,會對經營毛利率有要求。但從會計角度講,企業銷售毛利率構成較為簡單,一個是成本,一個是售價。以隆基股份與中環股份作比較,在市場公開透明,成本基本持平,售價也相差不多,以及生產條件接近的情況下,隆基股份高出中環股份10%,且能一直保持這個水平,市場似乎看不懂。
而從隆基股份子上市之初,就因為產品單晶硅片毛利率高達20%而受到質疑。而多年來,這一情況并未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股份合作的審計會計師事務所,一直是瑞華會計師事務所。2019年,瑞華會計事務所因卷入"康得新涉嫌信披違法"一案,遭到深交所的處罰,并引發相關法律糾紛,行業信譽受到嚴重質疑。